聯絡我們
》產業動態 鳳凰傳奇—畲銀密語 2019-02-20
  • 清龍形景泰藍銀耳環。(雷紅香女士提供,畲族博物館收藏)
  • 清畲族曲線銀耳環。(雷紅香女士提供,畲族博物館收藏)
  • 清點翠銀鎏金髮簪。(雷紅香女士提供,畲族博物館收藏)
  • 民國小兒銀手鐲。(雷紅香女士提供,畲族博物館收藏)
  • 清空心腕系八角鈴,「雷」字是擔心小孩受驚嚇,用來避邪的。(雷紅香女士提供,畲族博物館收藏)
  • 老年頭花。(景寧畲鄉玉山銀飾品有限公司陳青華提供)
  • 清梅花銀戒指。(雷紅香女士提供,畲族博物館收藏)
中國的少數民族─畲族崇尚銀飾、銀器,在他們的傳統裡,重大節日和民族傳統節日、或是日常生活,畲族人民與銀器、銀飾密不可分,並蘊含著吉祥平安的美好祝福。
 
世代的源頭 鳳凰的傳人
堅信是鳳凰後代的畲族子民,起因是族人都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民族發祥地,傳說始祖盤瓠就葬在這裡,於是,婦女的頭飾扮成鳳凰頭、鳳凰髻,服飾穿鳳凰裝,形成了一種傳統,就是為了紀念族群的始祖。
這個典故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盤瓠傳說。始祖盤瓠因為幫助遠古時代的帝嚳皇帝平息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為妻,婚後遷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長子姓盤,次子姓藍,三子姓雷,四女姓鐘,子孫逐漸繁衍成為畲族,偏安一隅。這個傳說家喻戶曉,載入族譜,繪成連環式畫像,稱為「祖圖」,在節日裡懸掛出來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龍頭,這也是畲族圖騰的主要標誌。流傳下來的畲族社會,居民以盤、藍、雷、鐘為主要姓氏。
 
銀製品暗藏密碼 是族群文化的積澱
畲族銀器是傳統銀雕工藝與畲族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記載著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畲族文化,逐年變遷的發展過程,具有高度的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畲族銀器製作工藝精湛、雕工細膩,明宣德年間便有「三千來去客,四萬打銀人」的繁榮景象。經過漫長的發展,逐漸形成「操、鑿、起、解、披」 五種技法,和「圓雕、鏤空雕、浮雕、平雕」四種工藝,共有三十多道手工工序,有鍛制、造型、紋樣等,還要加以鑲嵌、點翠、琺瑯等裝點才能成型,顯示出豐富多彩的內涵。產品與生活緊密連結,以銀茶杯、茶盤、茶匙、銀筷、銀罐等實用器皿與裝飾品為主。
浙江景寧畲族源於唐永泰二年(766),屬南方遊耕民族的畲族先人,從福建羅源遷居至浙江景寧,距今已有1250多年歷史。走訪唯一的畲族自治縣,除欣賞宜人山水外,要瞭解畲族歷史與人文,畲族博物館是必到之處。博物館坐落於美麗的鶴溪河畔,館長雷紅香女士熱情介紹畲族在各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物,計有陶瓷器、傳統服飾、生產工具、玉器、木雕等四千餘件,是瞭解畲族人文歷史的重要視窗,也是展示畲族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交流中心。除此,還走訪景寧畲鄉製銀大師、麗水市「非遺」傳承人陳青華老師,解讀鳳凰後人的奧秘。
 
撰文/徐樂眉‧資料提供/雷紅香女士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No.87。)
 中國的少數民族─畲族崇尚銀飾、銀器,在他們的傳統裡,重大節日和民族傳統節日、或是日常生活,畲族人民與銀器、銀飾密不可分,並蘊含著吉祥平安的美好祝福。
 
世代的源頭 鳳凰的傳人
 堅信是鳳凰後代的畲族子民,起因是族人都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民族發祥地,傳說始祖盤瓠就葬在這裡,於是,婦女的頭飾扮成鳳凰頭、鳳凰髻,服飾穿鳳凰裝,形成了一種傳統,就是為了紀念族群的始祖。
 
 這個典故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盤瓠傳說。始祖盤瓠因為幫助遠古時代的帝嚳皇帝平息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為妻,婚後遷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長子姓盤,次子姓藍,三子姓雷,四女姓鐘,子孫逐漸繁衍成為畲族,偏安一隅。這個傳說家喻戶曉,載入族譜,繪成連環式畫像,稱為「祖圖」,在節日裡懸掛出來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龍頭,這也是畲族圖騰的主要標誌。流傳下來的畲族社會,居民以盤、藍、雷、鐘為主要姓氏。
 
銀製品暗藏密碼 是族群文化的積澱
 畲族銀器是傳統銀雕工藝與畲族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結晶,記載著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畲族文化,逐年變遷的發展過程,具有高度的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畲族銀器製作工藝精湛、雕工細膩,明宣德年間便有「三千來去客,四萬打銀人」的繁榮景象。經過漫長的發展,逐漸形成「操、鑿、起、解、披」 五種技法,和「圓雕、鏤空雕、浮雕、平雕」四種工藝,共有三十多道手工工序,有鍛制、造型、紋樣等,還要加以鑲嵌、點翠、琺瑯等裝點才能成型,顯示出豐富多彩的內涵。產品與生活緊密連結,以銀茶杯、茶盤、茶匙、銀筷、銀罐等實用器皿與裝飾品為主。
 
 浙江景寧畲族源於唐永泰二年(766),屬南方遊耕民族的畲族先人,從福建羅源遷居至浙江景寧,距今已有1250多年歷史。走訪唯一的畲族自治縣,除欣賞宜人山水外,要瞭解畲族歷史與人文,畲族博物館是必到之處。博物館坐落於美麗的鶴溪河畔,館長雷紅香女士熱情介紹畲族在各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物,計有陶瓷器、傳統服飾、生產工具、玉器、木雕等四千餘件,是瞭解畲族人文歷史的重要視窗,也是展示畲族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交流中心。除此,還走訪景寧畲鄉製銀大師、麗水市「非遺」傳承人陳青華老師,解讀鳳凰後人的奧秘。
 
撰文/徐樂眉資料提供/雷紅香女士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No.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