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珠寶設計的意境與美感

創玉風華 2013年臺灣寶玉石設計競賽 設計講座

by Katrina Chiu
珠寶設計的意境與美感 主講人:陳國珍

主講人:陳國珍 時任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系主任

本次邀請到陳國珍主任擔任專題講座的主講人,以她創作與教學的經驗,向聽眾們闡述「珠寶設計的意境與美感」,以有系統的方式,搭配古今中外著名的珠寶及藝術作品解說,輔以精彩的影片,讓聽眾們如沐春風,對於原本覺得虛幻的主題,也能有更具體的想法與思考模式。

「審美」是最高階的心理需求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審美需求出現之前,必須要先滿足生理、安全、認知等需求層次,最後才會出現審美的概念。

而「藝術是什麼」?常見的說法可把藝術歸類於以下幾種:
1. 模仿衝動說,例如呈現自然萬物的形態。
2. 遊戲衝動說,在珠寶首飾上呈現有趣的排列組合、結構。
3. 自我表達衝動說,傳達創作者思想。
4. 裝飾說,是珠寶最基本的價值。
5. 勞動說,賦予實用機能。
6. 宗教說,以創作榮耀信仰。
7. 符號說,人類文化約定俗成的編碼與譯碼,例如達利-夢的解析。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組長陳玉惠(右)頒發感謝狀給陳國珍主任。

情景交融,創作者與觀賞的對話

當創作者感官受到刺激引發心靈的想法產生情感想要抒發最後以作品營造情境,大概就是一件作品的創作歷程。

意境由「實境」與「虛境」兩部分組成,對於珠寶的意境,陳國珍濃縮多種說法的結論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當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能夠在作品裡、沒有障礙的傳達給觀賞者;觀賞者看到作品的時候,得到很相同的情緒產生,情境就成功了。

雖然常聽到人說,美感是「見仁見智」、是「主觀」的,但也不得不承認,美感仍是有普世的價值,可被大多數人偏愛的。所謂的美感,是讓你覺得情感上有回饋體驗、精神有滿足、理智有啟示、身心靈統合的滿足。關於「美」的標準,以珠寶作品為例,大致可歸納出反覆、均衡、律動、單純、漸層、調合等幾種類型。


珠寶世界 No. 55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55期,2013/09出版。
文/邱藝青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