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萍 Thaiv高級珠寶創始人
圖片提供/Thaiv高級珠寶、日本珍珠科學研究所
特別鳴謝:金子珍珠養殖株式會社
珠寶店頭,時常會聽到顧客說:我想要買一條花珠的項鍊;或者商家打出廣告來說:本店新到高品質的花珠項鍊。這個時候我們會很奇怪,什麼是花珠?
「花珠」-Akoya珍珠的頂級品
據說「花珠」一詞源於「端珠」,(日語「端」的發音Hana,意思為先端,與花相同),是日本對於高品質Akoya珍珠的特殊稱呼。日本的珍珠養殖業起源於漁業,三重縣伊勢的漁民以捕魚時打頭陣、在船頭最能捕到魚的「競爭先端」來形容收穫的多少,是漁民之間的習慣用語;他們在珍珠養殖的發明之後開始養殖珍珠。
養殖者說「今年出了端珠」原本意指今年養出了好品質的珍珠,將採收後的珍珠按照品質分為端珠(端-Hana)、胴珠(胴-dou)、裾珠(裾-Suso)、屑珠(屑-Kuzu)。只有品質特別高,出現比率非常低(目前業界定義花珠比例不足10%,MIKIMOTO定義花珠比例大概在3%~5%,此處的範圍是每年產出達到珠寶等級的珍珠內,若從珠貝的養殖總數來算花珠比例則不到2%),美麗且貴重的珍珠才能被稱為端珠,漸漸的端珠的稱呼也在全日本養殖珍珠業者之間通用起來。
不同品質珍珠的年產量從端珠到屑珠基本如金子塔的構成,塔頂的端占比率的3%~5%、最大不超過10%,中部胴珠為30%左右,塔底是裾珠與完全不能用的屑珠。
「端珠」來源的另一說法是說養殖業者在採收7~8mm的珍珠時,成千上萬顆珍珠中偶爾會有一顆10mm以上、品質也特別好的珍珠,捨不得參加投標會,養殖會將這偶爾得到的最好的珍珠收藏在自己的簞笥(Tansu)裡,於是就有了「端珠」一詞。(Akoya珍珠在業界之間的投標會上的買賣是按大小分好,以重量來計量)
「端珠」一詞從何時成為「花珠」,目前已無從考證,「端珠」的來源是哪種說法也不重要,將稀有且珍貴的高品質珍珠稱為「花珠」,卻在珠寶業界與消費者中間廣泛流傳並沿用下來,對於消費者來說,買到了花珠,才可以說是買到了珠寶級別的珍珠。
對於花珠的評定標準,目前在業界並沒有形成完全的統一。就目前日本最值得信賴的珍珠鑑定專門機構-珍珠科學研究所和珍珠綜合研究所,對花珠的定義標準也不同。以珍珠科學研究所的對花珠的定義為例,只有滿足以下五項指標的全部才達到花珠標準。①6 mm以上的白色系Akoya珍珠;②珍珠層厚度在0.4 mm以上;③形狀在近圓的允許範圍;④瑕疵(面)以珍珠科學研究所基準確認;⑤尤其重視光輝,其光澤與干涉色兩項以珍珠科學研究所基準確認。
有關珍珠科學研究所的花珠鑑別鑑定證書的介紹,在《珠寶世界》55期,由蔡有義先生撰寫的《教您認識珍珠鑑別鑑定書》一文有詳細的敘述。不過對於特別稱呼中「花珠」前置的オーロラ(オーロラ/Aurora/極光),在後文另有詳細解說。
探訪Akoya珍珠養殖場
為了一探日本Akoya珍珠養殖真面目,在炎炎的八月,預告颱風11號就要登陸九州的前一天,筆者去到了金子珍珠養殖株式會社位於九州長崎縣佐世保九十九島海域的養殖場。上午10點左右抵達長崎機場,還在等行李的時候就已經望見前來迎接的紫垣社長,坐上車沿著環繞大村灣的公路行駛,觀賞著沿途海灣風景,聽社長介紹養殖場的情況。
據社長的介紹,在金子珍珠養殖場,目前主要母貝有兩種:原生種經過改良的日本Akoya貝、改良的中國Akoya貝,另外還有少量的改良波斯灣Akoya貝。各種母貝都有各自的優點,比如日本Akoya貝耐寒不耐暑,而中國Akoya貝耐暑不耐寒,為了養育出更好品質的珍珠,業者會隨著季節的變換,將母貝在大村灣與九十九島海域之間來回移動,為母貝創造最適合的生存環境,不過這個辦法對產出高品質的珍珠能否有效,目前還無法斷定。
眾所周知,養殖珍珠的工程,從採苗→稚貝的培養→母貝的養成,到準備插核手術前母貝生活的抑制,然後進行插核手術→養生(一個月左右)→放養,以及經年的管理並做好避寒和七天一次的珠貝清掃工作,歷經一系列辛苦之後才有十二月、一月珍珠的採收。
八月,正是一年最炎熱的時候,按照傳統的珍珠養殖,是休養生息的月份。然而養殖技術的發展,在炎熱的季節裡也能進行插核手術了。養殖場的技術人員演示了插核過程,左手用手術刀切開珠貝的生殖巢,右手拿切片針通過切開的通道放入切片,然後用反面的核插入器將珍珠核放入並緊貼切片,完成插核手術。
進行插核手術的貝稱之為母貝,在手術前會對母貝進行一項稱之為「仕立」的工序。根據母貝的生殖巢成熟狀態採取不同的方法,在冬季以高於正常數倍的密度,將母貝收容在吊籠並放置在水溫較低的漁場,抑制母貝的活性以控制生殖巢的成熟;或者利用黑潮或其它方式將生殖巢裡已發育的精子或卵子放出。
不管是「抑制」還是「放出」的方式,都會受環境的影響或需要進行複雜的操作,目前「放出」的方式多利用臭氧使母貝排精排卵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這一方法是偶然中被發現,在日本Akoya貝的一次嚴重斃死危機之時,有人想到用臭氧來滅菌,不想意外發現此方法能排淨生殖巢,於是被廣泛應用。
養殖珍珠重要的一環、而且在決定珍珠的顏色以及珍珠品質有重大程度影響力的,是切片的製作。一般都會挑選健康,內殼顏色豐富的母貝,用它們的外套膜來製作切片。養殖場製作切片的是一位活潑幽默的年輕女孩,充滿活力的她給這要求高度集中同時又枯燥重複工作的作業間帶來清新的氣息。
「一顆砂礫進入貝內,就會形成一顆珍珠」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以致於人們認為將核插入母貝就會得到養殖珍珠。相對於砂礫或是寄生蟲等偶然因素得到的天然珍珠,「人類在貝體內插入核得到養殖珍珠」這一說法完全是一種謬誤,無核的淡水珍珠就有力的反駁了這一錯誤的說法,或許受礦物寶石的影響,認為結晶必須有「核」,殊不知此「核」非彼「核」。
珍珠養殖中插入的核僅僅是為了控制珍珠形成的形狀,因此才插入用淡水貝殼製作的圓形珠核,想要得到方形珍珠,插入方形的珠核也可得到。珍珠形成中最重要的是「珍珠囊」,也就是切片長大後能分泌珍珠黏液的袋子,選取用於製作切片母貝,以及切片製作優劣,直接影響到的就是產出珍珠的品質。
養殖珍珠,結合勤勞與上天眷顧才有收穫
下午兩點多,正是驕陽似火的時候,由養殖場長山本駕船,與紫垣社長一同出海,雖然氣溫有三十多度,徐徐海風吹來緩解了炎熱。微波蕩漾,望著碧綠的海水,紫垣社長說今年的收成一定會很好,因為海裡浮游生物豐富,珠貝的食物充足。從海水顏色就能判斷珍珠的產出,這是在大海與貝打交道三十幾年的專家才具有的能力。
這一片海域由一個個小島組成,數量多達兩百多個,並且大部分都是無人島。眾多的島嶼提供了不受外海和颱風影響的相對安穩的海域,同時,下雨時從島上流入的雨水帶來大量的養分,有利於海裡浮游生物的繁殖,這樣的環境是養殖珍珠理想的場所。養殖珍珠的筏,整齊的吊浮在各小島之間的海面上,每條筏之間的距離正好是適合船隻通過的寬度,這樣有利於進行珠貝清掃的船隻來往。
場長撈起一個方形網兜,打開來裡面是密集的稚貝。紫垣社長則從海裡拉起一串成長的珠貝,取出其中三個在船上打開,每個珠貝裡都孕育著一顆正在生長的珍珠,其中有一顆滾圓並且沒有任何瑕疵,目測珍珠層也已經很厚,應該在年底十二月的時候能夠採收,沒有意外的話,一定是一顆非常美麗的花珠。
途中我們遇上出海清掃母貝的員工,兩人一組,一年365天,除了颱風等不能出海的日子,養殖場養殖的一個一個珠貝,都經他們的勤勞之手予以清潔,除去附在貝殼上的各種寄生物,讓珠貝在舒適的環境裡健康成長,最後產出美麗的珍珠。
然而「勤勞的付出就一定有美好的收穫」這看似普通的道理,在珍珠養殖中卻不完全通用。珍珠是由生命孕育的珠寶,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人類的介入只是給生成珍珠創造了一個必然條件,然而在生長過程中的太多不確定因素,比如紅潮、珠貝的衰弱、插核後的吐核、雜質混入珍珠層等等。採收的時候有沒有珍珠以及一顆什麼樣的珍珠,不到最後打開的那一刻,是無法知道的;更不用說獲得高品質的花珠,是更加稀少的事情,只能說是勤勞的養育並得到上天眷顧才會有的收穫。
花珠與極光花珠之異同
花珠的形成,沒有必然的結果。那麼在前面提到的花珠與極光花珠,又有何區別呢?2001年的某一日,珍珠科學研究所所長小松博在拜訪神戶藝術工科大學的教授,探討有關珍珠的光學問題時,在教授的實驗室看到一台類似底片觀片器的儀器。長期研究珍珠的習慣,小松所長身上總是隨身攜帶著珍珠,一半好奇,一般科研人探究心,他取出所帶的黑蝶貝黑色珍珠置於開著燈的儀器之上,在珍珠的下半球出現了讓人驚歎的光彩色,事後的研究表示這是珍珠在擴散光源之上特有的干涉現象,光彩色即是干涉色。
光彩色就像北極的極光一樣,色彩豐富,變幻無窮,小松所長將這種現象命名為「極光效果」。不斷的研究與改善,最終確認能將極光效果拍出圖片,並在珍珠鑑定中證明珍珠的光輝(Teri):光輝強的珍珠光彩色濃郁鮮豔;光輝弱的珍珠光彩色淡薄不明顯。
三年前開始實用化,在發行的珍珠鑑定證書中附上極光效果的實拍照片,用於作為光輝的判斷基準,同時也達到同一性的確認作用,並在特別稱呼花珠之前加上極光(オーロラ)一詞,一如英文的The或者A,是冠詞的特定作用,因此正確的來說,應該是花珠與極光花珠,之間的區別即為對光輝的證明。
目前日本珍珠科學研究所發行的「極光花珠」鑑定證書,對RG系(註1)的花珠且具有三種以上干涉色的,發行特別稱為「極光天女」鑑定證書,並在探討R系和G系的光輝特別強的情況下特別稱呼的命名。
註1:根據珍珠科學研究所對Akoya珍珠按照干涉色的色彩分類,分為RG系(英文Red-Green)、R系(英文Red)、G系(英文Green)。
除了Akoya珍珠的花珠,在最高品質S系列(註2)中,根據珍珠品種以及顏色的區別,還有白蝶貝珍珠「極光維納斯」鑑別鑑定證書、J系列的黑蝶貝珍珠「極光孔雀綠」鑑別鑑定證書等等。
看懂珍珠鑑別鑑定證書,有兩個部分特別重要,其一為證書右上角的特別稱呼,即「極光(オーロラ)○○」,可基本判定珍珠之等級,另一為證書右頁中部的品質標識,分別為「最高品質標識」、「光輝最強標識」、「光輝標識」、「超光輝標識」等品質標識,也可判定珍珠品質。
常說「光輝是珍珠的生命」,在購買鑽石時我們要求商家提供GIA的4C鑑定證書,以瞭解自己買到的鑽石,那麼購買珍珠的時候亦希望商家能夠提供專業機構且公平公正之鑑定證書,我們既能瞭解到自己購買的珍珠品質,又能真正做到放心購買。
*註2:珍珠科學研究所的鑑定證書系列,根據鑑定內容以及側重點,主要分為:
S系列-最高品質系列,包含珍珠層厚度在內的五項檢測項目。
K系列-光輝最強系列,包含珍珠層厚度在內的五項檢測項目。
J系列-針對光輝的單項檢測,品質分析對光輝特定化。
BA系列-證明鑑定物品為珍珠。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61期,2014/09出版。
撰文/陳萍 Thaiv高級珠寶創始人
圖片提供/Thaiv高級珠寶、日本珍珠科學研究所
特別鳴謝:金子珍珠養殖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