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寶石與光的邂逅-現象寶石

Phenomenon Stones

by JW Editors

寶石的源頭是來自於自然界的礦石,是天然形成,故會根據生成環境周邊的溫度壓力及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的多寡,組成特定的礦物結構。對於寶石本身,微觀上而言是肉眼難辨的結晶構造;表現於外的,最顯而易見的即是寶石的體色,而顏色往往是評鑑寶石價值的重點。再者,便是寶石的特殊光學效應,具有這類明顯效果的寶石,被稱為現象寶石(Phenomenon Stone),市場上比較有收藏價值的,當屬具有貓眼、星光、變色、遊彩、灑金現象、青白光彩及鈉石光彩的寶石。

貓眼現象 Chatoyancy

產自巴西的各色大克拉電氣石貓眼,亦為貓眼寶石的上選。

大多寶石現象的成因,為寶石的內含物,若是出現平行的針狀或管狀物,通常在切磨時會選擇弧面的方式,這樣的寶石,在光線照射後將反射出一條線;十分形似於貓的眼睛,所以被稱為貓眼寶石。

很多種寶石在切磨之後都能出現貓眼現象,如石英、電氣石或是台灣玉。若是單純的稱貓眼石,在寶石學上則專指金綠寶石貓眼(Chrysoberyl cat’s eye),因為金綠寶石造成貓眼的內含物最細微,所以反射的光線可以更集中、更亮,亦為眾人最喜愛的貓眼寶石。

金黃體色的金綠寶石,搭配金黃色的眼線,十分值得收藏。

星光現象 Asterism

一批六線的斯里蘭卡剛玉星石,顏色分佈從淡粉到粉紫色,不算是很頂級的寶石,大多有不錯的星線。

具有星光效應的代表性寶石為剛玉,因為剛玉是三方晶系的寶石,內含物整齊排列平行於晶體的各邊,故在光線的照射之下,出現三組貓眼現象的眼線,交錯而成剛玉星石的六線光芒,被稱為星光效應。除了剛玉星石,石榴石、透輝石以及尖晶石,也都會有星光效應;但是市場上還是以優質的紅藍寶星石為最高價,若是星線銳利完整勻稱,寶石大顏色又夠的,也十分難得。

一顆在斯里蘭卡見到的8克拉,粉紅色的星光尖晶石。
一顆在斯里蘭卡見到的8克拉,粉紅色的星光尖晶石。
一顆暗紫色十二線剛玉星石,在2009年泰國GIA實驗室有專文論述,其生成原因為剛玉內部的金紅石及赤鐵礦交疊而成,十二芒剛玉星石較常見於黑星石,紫色的很少見。
一顆暗紫色十二線剛玉星石,在2009年泰國GIA實驗室有專文論述,其生成原因為剛玉內部的金紅石及赤鐵礦交疊而成,十二芒剛玉星石較常見於黑星石,紫色的很少見。

變色現象 Color change effect

變色性頗明顯的亞歷山大變色石(IGI 1.99cts Deep bluish green/ Purplish red),從白光下的藍綠色變到黃光下的紫紅。

具有變色現象的寶石,自然不得不提到金綠寶石家族的亞歷山大石,它的歷史遠從俄羅斯的沙皇時代起,就已經予人白天的祖母綠以及夜晚的紅寶石之遐想。事實上亞歷山大變色石的致色元素,確實和紅寶祖母綠一樣都是過渡元素的鉻。因為亞歷山大變色石對於紅綠光都有強吸收,依照光源的不同,呈現不同的色調,一般在鎢絲燈的黃光下顏色偏紅,在偏藍綠的白光下顏色偏綠。

金綠寶石家族的變色石,在變色寶石收藏市場上的價格最高,時常出現在高端的拍賣會裡。寶石的變色現象同時也會出現在剛玉、尖晶石、螢石或是石榴石裡,變色的色調也都不盡相同,皆不乏收藏價值。這類的寶石的價值評價,大多與變色的好壞有直接關係,所以購買時還是建議要眼見為憑。

遊彩現象 Play of color

橙紅色的火蛋白及黑蛋白石,呈現出彩虹般的遊彩,這也是貴蛋白石的價值所在。
橙紅色的火蛋白及黑蛋白石,呈現出彩虹般的遊彩,這也是貴蛋白石的價值所在。

蛋白石的成分為二氧化矽及水。其結構在高倍放大鏡下是由近乎同大小的二氧化矽球體排列組合成的非晶質體,層層排列如同光柵,光線照射下,產生繞射現象,閃耀出紅橙黃綠藍紫的光譜色,稱為蛋白石的遊彩現象。

具有遊彩的蛋白石一般稱為貴蛋白石(Precious opal),價值通常較高。大多高品質的蛋白石產於澳洲及墨西哥,常見的體色有白色、橙色、黑色。合宜的體色又能夠襯托出明顯遊彩顏色的蛋白石更是珍貴。蛋白石的價位,從高到低都有,常被加工於各種首飾,是較普遍的現象寶石。

灑金現象 Aventurescence

橙色日光石的弧面寶石,光線照射下,遠看如同點點反射的砂金,細看則是多且密集的微小片狀內含物。
橙色日光石的弧面寶石,光線照射下,遠看如同點點反射的砂金,細看則是多且密集的微小片狀內含物。

典型的灑金現象,發生在長石家族的日光石。在光的照射下,轉動寶石,日光石內含物中微小的板狀銅或赤鐵礦,各自將光線反射,映入眼簾如同金沙般的效應,稱灑金現象。這個現象也常見於灑金石英(Aventurine quartz)上,造成它閃爍的內含物則是綠色的雲母片,同時也是灑金石英寶石顏色的成因。

青白光彩 Adularescence

長石類的結構是成分不同的長石如薄片般疊生,且各層的厚度不同,較無規律,當光線透射到半透明的長石類寶石時,產生散射或漫射的結果,產生一種特別的暈彩,如同大氣分子將陽光散射成天空的藍。寶石學上稱為青白光彩,亦有人稱之為月光效應。具有月光效應的長石類寶石,被稱為月光石。

現象寶石在進行切磨的時候,須隨時注意,務必要留住寶石最美的一面。上圖為正在切磨中的藍暈月光石原石,切割者頻頻確認暈彩的位置。

月光石的青白光彩,總是帶給人一種平和的感覺。所以月光石在半寶石的市場,一直有其地位。
月光石的青白光彩,總是帶給人一種平和的感覺。所以月光石在半寶石的市場,一直有其地位。

鈉石光彩 Labradorecence

閃動藍色光彩的拉長石銀飾品。

鈉石光彩主要是指鈣鈉斜長石(拉長石)表面常見的光彩,拉長石的體色多半是黑色的,因為光線的繞射,出現了整片的顏色,甚至可能出現光譜的顏色,所以有的拉長石又被稱作光譜石,在市場上也很常見。

當光線照入寶石之際,讓寶石最美麗的剎那呈現,這亦是現象寶石迷人之處。相對於沒有現象的寶石,現象寶石更多了一分神祕的律動,讓寶石的世界,又添增了幾許動感,有時同一顆寶石能夠擁有兩種以上的現象,比方說亞歷山大貓眼變色石、蛋白石貓眼或月光石貓眼,更加的罕見且美麗。雖然現象寶石大多太過稀有,終非市場主流,但就收藏的角度而言,可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寶石。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83期,2018/05出版。

撰文/吳宜鴻

珠寶世界 No. 83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