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珊瑚仿冒品多,小心成分相同的礦物偽裝

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實際案例分享

42 views
此串圓珠項鍊,經鑑定後確認為染紅色方解石。

一位董娘臨時說要確定一下收藏的紅珊瑚是否為阿卡等級?匆匆來電後不久即登門。

稱呼她為董娘是因為每次前來鑑定,都十分低調、神秘、卻又性急,雖然雙方認識數年也僅知道她是某企業的董娘,至於細節我們沒有多問。還記得她第一次前來鑑定也是經由朋友介紹,當時正值兩岸交流蜜月期,因此買了不少珠寶作為商場贈禮,親自來了好幾次所以對她特別印象深刻。

她問:「這組紅色珊瑚是不是阿卡?」董娘這次主要是確認她收藏的珊瑚品種和等級。她說:「現在要送客戶珠寶還不能亂送,大家都知道阿卡珊瑚顏色與品質最好,我就是希望送好東西給客戶…。」。

董娘描述的這套珊瑚是一條紅色圓珠項鍊與一對圓珠耳環。珠鍊部份由兩串依大小順序排列的圓珠組成,尺寸直徑約5.7~12.0mm;耳環部分直徑尺寸則各約9.8mm。常規鑑定得到的折射率約介於1.48~1.65,在鑲嵌狀態下比重省略;而以光譜分析亦得到化學組成碳酸鈣(CaCO3)的型態,至此均符合珊瑚的寶石特性範圍。但是…進一步從結構觀察後,立即出現翻轉的看法。

「不是阿卡?!」董娘看到桌面上沒有出現證書,心想可能開不成阿卡…再仔細看到鑑定結果分析報告後,她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天然珊瑚,而是染紅色的方解石。」

從紅外光譜的角度來看,此對染紅色方解石與珊瑚的光譜相同,皆為碳酸鈣。
從紅外光譜的角度來看,此對染紅色方解石與珊瑚的光譜相同,皆為碳酸鈣。(圖/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

方解石與珊瑚是近親?

前述的鑑定案例可能讓讀者產生疑惑,一個是地底下的天然礦物(方解石),另一個則是海洋裡的天然有機寶石(珊瑚),它們是近親嗎?就化學組成而言,方解石與珊瑚均為碳酸鈣(CaCO3),這可以解釋為何它們的物理特性會一致(如折射率、比重、光譜特性等);而碳酸鈣在地球上的存量豐沛,並以不同形態存在於礦物、岩石或生物體,也因此方解石(礦物)與珊瑚(生物體)在鑑定數據上會相同。

但是兩者畢竟來自不同的生長過程,因此當我們從結構上來觀察,即可得到正確的鑑定結果。方解石本身的特性常常被拿來作為加工的材料,因為它的晶體結構變化多,可以是粒狀、塊狀、纖維狀、鐘乳狀等等,再加上其硬度偏低,結構性較差,因此很適合用來作為染色材料,去仿替其他類別的礦石。

方解石的顏色非常多變,純淨的方解石為透明無色或白色,但也會因含微量的其他成份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如象牙白、棕黃、粉紅、深紅、藍色等。筆者過去鑑定的案例中曾報導「方解石仿帶皮和田白玉」、「棕黃色方解石仿壽山石田黃」等,均是利用方解石礦物本身特性加以處理後,再仿替其他寶石的實例。

這次的案例為方解石透過染紅色處理,仿造成紅珊瑚。從結構上來觀察這串紅色珠鍊與耳環,並不具有天然珊瑚的生長紋理,從其顏色結構分析亦顯示出染色現象,根本不是天然紅珊瑚。我們也藉此案例,以不同角度去探討方解石與珊瑚的異同之處

外觀上極為相似的兩項物件,左為天然珊瑚,右為染紅色方解石。(圖/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
外觀上極為相似的兩項物件,左為天然珊瑚,右為染紅色方解石。(圖/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

天然珊瑚也會有染色優化

亞洲商業市場中珊瑚以顏色紅豔者最受青睞,因此「染色」這件事情當然也會發生在珊瑚身上,目的就是要迎合市場的喜好。我們一般所認知的珊瑚,事實上是屬於碳酸鈣質珊瑚(calcareous),另一類則為硬蛋白質珊瑚(conchiolin),這部分暫不延伸探討;碳酸鈣質珊瑚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為鈣、碳和氧以化合物的型態形成方解石的形式。珊瑚腔蟲不斷的由海水中分離出碳酸鈣,再以小的針狀結構的方解石分泌出來。

方解石細針就成為無骨質的腔蟲棲身依靠的骨架,人們所採收的珊瑚即是此方解石骨架的終極產物。市面上雖然有各式各樣的珊瑚仿製品,但天然珊瑚具有木紋般的結構,放大觀察更可見細膩的細粒狀,是難以仿造的。兩者化學成分完全相同,只是結晶構造不同。

有一部分的染色珊瑚是由質地鬆散的淺海造礁珊瑚或白色珊瑚,用注膠方式填充染色來冒充寶石級紅珊瑚,這類的仿製品表面光滑、粗糙易碎、也易褪色,與寶石級珊瑚的再染色不同,儘管如此兩者均應多加注意,在鑑定上未必會出現明顯的染料殘留,藉助光學儀器(例如拉曼/光致螢光光譜儀Raman/PL-Photoluminescence)進行分析是比較科學的方式。

綺麗珊瑚-AKA珊瑚項鍊
天然AKA珊瑚項鍊在市場上行情不斐,消費者應多加比較,並尋求有信譽的商家。(綺麗珊瑚)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95期,2020/07出版。
撰文/賴泰安-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負責人、游宗錚-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主任
圖片提供/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