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的常見處理方式

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實際案例分享

22 views

中國是綠松石的主要產區之一,因此在中國各大展會都能看到它的蹤跡,本刊在北京參展時,正巧遇上綠松石的買賣糾紛,因此特地將樣品(下圖)帶回,請賴泰安老師為我們分析說明。(編輯部)

這件玉髓經過多重顏色處理,具有類似土耳其藍的經典顏色且不易被檢測。
這件玉髓經過多重顏色處理,具有類似土耳其藍的經典顏色且不易被檢測。

由於綠松石產地來源眾多且類型不太一樣,在交易市場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與仿替品,這些「有問題」的綠松石大致上可分成幾種類型,一種是材質上(成分)為綠松石但經過不同程度與方式的處理;另一種是材質上(成分)完全非綠松石,只是外觀仿冒綠松石,我們稱之為綠松石替代品;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合成綠松石與再生(重組)綠松石。

隨著對綠松石追逐的熱度升溫,這些用來牟取更多利益的處理品(或替代品)技術也跟著升級,腦筋動得快的商人不斷的挑戰市場,這次在《珠寶世界》的邀請下,本中心列舉如下3種具有代表性、以及近期市場中所充斥的膺品(統稱)來分享給讀者。

染色處理矽硼鈣石

矽硼鈣石經常染色用來仿冒綠松石。
矽硼鈣石經常染色用來仿冒綠松石。

天然綠松石在業界又稱為土耳其石,它有個很貼切的外觀形容詞「蜘蛛網母岩結構」,其黑色脈紋往往與綠松石體色(藍色)形成美麗的對比;這種特色亦成了模仿的主要特徵。大多數的矽硼鈣石(Howlite)為白色,具有深灰、黑色的脈紋,外觀上與綠松石的脈紋相似,但實際上兩者是完全不同性質的礦物。矽硼鈣石是一種多晶質而易於染色,因此經常染色來仿冒綠松石,顯微鏡檢查染色的矽硼鈣石即可看出顏色有深淺不一的斑塊狀,亦可見顏色集中於網脈中。

過去在檢測這種染色處理矽硼鈣石時,常規檢查其寶石特性顯然與綠松石截然不同,例如它的折射率與比重等,現今科技鑑定會利用光譜分析礦物成分,已可明確的做出區隔,例如拉曼光譜或是紅外線光譜等。

多重處理矽硼鈣石

多重處理的矽硼鈣石還另外增加蜘蛛網狀的特徵,更加逼真。
多重處理的矽硼鈣石還另外增加蜘蛛網狀的特徵,更加逼真。

對照單純染色處理的矽硼鈣石,另一種相同以矽硼鈣石為材質,但為了仿造更加逼真的綠松石外觀,除了利用染色技術將原本白色的礦體染成綠松石常見的體色外,還增加製造蜘蛛網狀的特徵並加以覆層綜合性材料,這種同時具有樹脂成分的材料亦可作為縫隙填補以及增加表面光亮的效果。經手這種多重性的處理物件時,由於物件表層經覆層而不易透過常規鑑定來取得重要數據,因此採用更先進的設備以及豐富的鑑定經驗是必然的。

染色處理玉髓

玉髓(Chalcedony)是石英家族中之一員,其家族底下之分類寶石眾多,像是某些質佳的天然藍玉髓就有可能具有類似土耳其藍的經典顏色,甚且質地更優的還會類似翡翠般的溫潤。由於玉髓樣貌的多變,可仿替或甚至被誤認為其他類寶石的案例也時有所聞,這次的其中一個樣本(P.100),其實是染色處理的玉髓所仿造。這種染色處理與傳統的染色方式不同,在一定的溫度與壓力下使玉髓改色,顏色鑑定上亦較具難度。不過就材質而言,亦非綠松石。

上述3種是近期所歸納出常見的綠松石仿品,純就材質而言均非綠松石;但即便是天然綠松石,也存在著一些處理的狀況,這些處理主要是改善綠松石先天性的條件不足,例如顏色差、結構不良等缺失所做出的補強,藉此提醒消費者如下的狀況:

  1. 敦蠟︰以敦蠟來說,將熔融液狀的蠟注入綠松石的孔隙中,可以改善它的顏色與光澤和表面孔洞的缺陷,這是很普遍使用於綠松石的處理之一,但並不會改變綠松石的內部結構。
  2. 注膠:不同的注膠原料包括了有色和無色的填補,主要在改善其顏色及透明度,在表面封住那些結構較差、孔隙較粗大的綠松石鬆孔;但有部分注膠或填膠處理做工較為粗糙的寶石,有可能從它的結構中被發現,若為極細部位的孔隙填補則難以常規方式來觀察與判定。然而,現今市場也會改用不同填充物取代蠟質,而這種技術在商場上被稱為「安定化處理」,透過先進的光譜科學分析,可區隔出蠟與膠的差異,甚至有些混合性的樹脂也可從光譜的進一步分析中得到確認。
  3. 染色:顏色是另一項影響綠松石價值的重要因素,綠松石的藍色為銅(Cu)致色,而綠色則是鐵(Fe)含量較高,市場上以正統的土耳其藍最受青睞。另外,寶石上的小孔隙越多不但質地較差,也會吸入破壞顏色的異物,為了穩定這個特質往往會在注膠過程中添加染劑以加強色調。

除了以上之外,綠松石也可能出現合成與再生的情形,在此暫不深入說明。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93,2020/01出版。
撰文/賴泰安-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負責人、游宗錚-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主任
圖片提供/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

你可能也會喜歡...